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百零五章 张家的八卦(2 / 3)

家两兄弟本着大嫂娘家也是我们自己家的心态,没少向贾赦讨教,倒也真的解决了不少的问题。但贾赦又不能天天在张家,所以也是巧了,张侯家添了小孙子,为送小儿礼这事,两个媳妇又没能让二太太满意,于是二太太一气之下去了侯府帮忙。这回二奶奶,三奶奶也不想忍了,也闹了一场,各自回娘家了。

也就那么寸,尚书府可巧就那天没人,然后就被砸了。损失肯定没有贾府大,但贾府现在心态就是,只要不死人,啥都成。所以也就收拾了,自己认了。

而张家现在问题是,各人又觉得是对方的错,二太太觉得,自己不在家,两个媳妇就该看好家,现在因为家里没人,受了这么大的损失,不是让你们赔,而是让你们认识到错误。而两个媳妇更气了,我们本来就受了损失,您还说这种话。更何况,那天幸亏我们不在,真的在,出了事怎么办?这是钱能解决的。

现在张家两小叔子都觉得不干了,看看贾家的惨状,他们还有点自知之明,若是他们在家,就是等死的命。所以听到母亲的话也觉得心寒,一致和张尚书说,要求分家。我们不干了!

张尚书真的觉得老婆不聪明,可是不聪明也是嫡妻,这种事,怎么表态?只能分别背后各打五十大板,给两个儿子一人塞了点银子,两头糊弄。当然,也给两个女儿传了信,觉得老妻这样不行,媳妇劝不动,别人的话,他不敢信,只能指着女儿了。两个女儿倒是知道母亲的问题的,忙一块把母亲叫到淮山王府,好生的劝了一回。才没让张尚书府成了京城的笑话。

莺歌这会提这个也就是想让老太太别想贾家事了,想想更闹心的张家,至少贾家没出这种蠢货,还是当家的主母。说不定能让老太太心情又好一点。不过,欧萌萌没在意这个,她在想贾瑗的信,他们要回来了,因为张镇升官了。

一般来说,张镇在赣州也待了两年了,三年一考,若是考绩还不错,一般来说,会在原地再考查一下,做满六年,让他在地方上的政策再稳固一点,就能再升上一级。要知道张家为张镇谋的就是正经的宰辅之路,每一步都不能错的。

像张镇,其实在翰林院没待够三年这点,就已经很让人诟病了。都在说他这是靠着尚书亲爹的关系,在偷步。但也不想想,真的三十多回京进六部的,几个最后走出来了,官场上,资历也是资源,谁不是熬油似的一步步的熬上去的。太年轻,就容易遭忌,好一点的是被人使绊子,更有甚者,折戟沉沙也不是不可能。哪怕他有一个尚书爹也不一定保得住他的。

这种事,贾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