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百三十二章 再苦一苦这贱儒,骂名张居正来担(2 / 9)

干的根本原因,是源源不断涌入辽东的大明百姓。

闯关东。

大明的人口迁徙有三个方向,走西口、闯关东和下南洋,这是长期的人口迁徙,不仅仅是鞑清朝有这种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历朝历代,到了土地无法承载人口的时候,这种基于生存的人口迁徙就会出现。

大明的百姓多为农户,百姓们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自己的日子,是一种安土重迁的社会现状,去新的世界里努力和开拓,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动机。

而生存就是最大的动机,若不是活不下去,谁愿意长途奔波。

山东、北直隶地面的百姓,正在源源不断的涌入辽东地区,尤其是大明军反复征战古勒寨、大宁卫、会宁卫、应昌,创造了安稳的生存环境,再加上大明两大垦荒能臣干吏侯于赵、周良寅的优秀表现,吸引了无数失地佃户和游坠百姓前往辽东求活。

大明的清丈还田,仍然处于清丈的阶段,而还田还在一步步的推动当中,仅仅在南衙进行了试点。

这些涌入辽东的人口,被李成梁完全利用了起来,每一寸血肉磨盘磨出来的土地,都被完全掌控在了手中。

这就是李成梁这套战法能够奏效,并且充分实施的根本原因。

万夫一力,才能天下无敌,缺失了任何一点,李成梁都完全做不到这种效果。

辽东的开拓,是行之有效的,而且人头功改为了事功,以战线衡量军功的今天,大明军的征战,不再刻意的追求人头赏,而是变成了追求稳定战线,扩大战果。

“朝廷是不是需要做些什么,帮帮宁远侯呢?”朱翊钧想了想说道:“儒学士们,总是叫嚷着,说朕的考卷太难,这做了官才能实践,可这考卷需要考实践,儒学士们说得对,朕给他们实践的机会,无论是去做监当官,还是去辽东做掌令官,三年考成上上,可得官身。”

“陛下圣明。”吏部尚书万士和立刻就开始歌功颂德,丝毫不顾及廷臣们异样的目光,他就是这样的臣子,一直都是。

这是圣明之举?辽东也是塞外,苦寒无比,这八月就是深秋,九月就开始下雪,白毛风肆虐超过四个月,冬季超过六个月的辽东,儒学士们去辽东为官,到底是流放,还是积累实践经验?!

辽东,冻掉了脚指头都察觉不到的地方!

吏部也很为难,大明的坑就那么多,一个坑三四个人排队等着,这么多的举人和进士,总要安排职位不是?这职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开疆拓土,不郡县四方,大明哪有那么多肥肉,分为这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