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037章 夕阳无限好(3 / 4)

摸金少帅 禹陵后裔 3639 字 2023-04-07

或者说是大唐最后的回光返照。”我看她神色黯然,便开口安慰道。

“只可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他在梦想与现实的苦苦挣扎中发出了最后感叹。”

“不过,难能可贵的是,这声感叹中没有悲戚与报怨,只有坦然与清醒。”

听完我这句话,辰一娜忽然惊讶地转头看我,似乎对我的话充满了惊喜。

“没有悲戚与报怨,只有坦然与清醒?”

“是的,人活一生,要为自己而活,做我们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做该做的事情,做对的事情,不要有遗憾,不要后悔,这样,即便我们没有实现愿望,也不会有悲伤和怨恨,这样我们才能始终坦然。”

李商隐历经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和唐宣宗六朝,其中他活跃的时期大致是三十五年。这段时间是唐朝逐步走向没落的时期,尤其是在边疆事务上,唐朝始终没有能够完美解决边塞的危机。生活在这一时代的李商隐与他同时代的杜牧一样,在感叹自身命运的同时也将诸多的笔墨留给了晚唐

的边塞。

李商隐描写边塞的诗歌并不多,但是从他存世的反映边塞的诗歌中我们还是能够感知到晚唐初年边塞的严峻情形以及李商隐内心深处的隐忧。

“赤岭久无耗,鸿门犹合围”是李商隐的《即日》,这首诗歌描写的是大中年间唐朝边塞依然存在的警情,《思贤顿》《咏史》《汉南书事》等等诗歌都或直白或隐喻地描写了边塞的现实。而在他的政治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中,更是表明了主旨:“又闻理与乱,系人不系天”,并且尖锐地指出了“南资竭吴越,西费失河源”这一历史现实。

李商隐的边塞是虽然没有杜牧的深度与广度,但在他为数不多的边塞诗以及散见于政治诗歌中的边塞叙述中,我们还是能够知道他对于边塞的重视。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的局面使得周边虎视眈眈的吐蕃、回鹘以及党项部落接连来犯,唐朝的六大都护府在晚唐初期早已土崩瓦解。“但闻虏骑入,不见汉兵屯”的诗句是唐朝边塞的真实写照,也是李商隐等人内心深处最为担忧的现实之一。

从《望岳》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江南逢李龟年》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在此间的遭遇实在是过于悲惨,目睹这一切的他由此也写出了“三吏”、“三别”等一系列的现实主义伟大作品。但是李商隐并未经历过“家国巨变”如此重大的打击,虽然他的一生都挣扎在“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但这也仅仅是他个人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