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十四章 我这挺忙的(2 / 3)

来就是他的。

估摸夏源看得差不多了,王守仁踌躇着出声问道:“这篇文章先生觉得怎样?”

“我不知道,你不要问我,也不要叫我先生,我不配。”

王守仁从善如流,“那公子觉得怎样?”

“......”这次轮到夏源不吭声了,他在椅子上坐下,打定主意不作任何评价,也不和这家伙谈论任何关于心学的事情。

说起来都冤得慌,头一次遇到这家伙,自己激动之下,喊了句你是王阳明,那个知行合一的王阳明!

这话喊得有问题吗?

夏源自觉一点问题没有,后世提起王圣人,这句知行合一不是前缀就是后缀,总之肯定是伴着王阳明这三个字一起出现的。

再说,王阳明是什么身份,那是华夏最后一位圣人。

谁见了谁都得激动,就像见到孙猴子以后,指定得激动的喊一句,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孙悟空!

完全是一个性质。

等了一会儿,见夏源不出声,王守仁便自顾自的开口:“先生,你之前说知行合一,又说心即理...”

“我没说。”

“.....”

王守仁没理他,接着道:“王某得此两句,自然是喜不自胜,可自那日得知心即理之后,我便又有了新的疑惑。

既然心即理,那这心又是何物,那次撞见先生,我想着再厚颜求教一番,可先生不答,我回去之后便自己细细思索。”

我特么肯定不答。

夏源在心里使劲吐槽,这帮能当圣人的是不是都是奇葩?

理是何物?

心即理。

那心是何物?

自己要是真的回答了,这家伙是不是还要产生新的疑问,那个东西又是何物?

好家伙,你隔这无限套娃呢?

“想了几日,我觉得这心该是善恶良知所存之地,为人之固有的是非之念,我便又想,《大学》有云:格物致知,那这知是否为良知?”

说到这,王守仁停顿一下,问道:“先生以为呢?”

“....我不知道,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格物致知,便是格物而致良知。”

说这句话时,王守仁的声音虽轻,但语气却很是笃定,显然,他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思想,并会秉持着这个思想而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朱熹解释格物致知,是穷究任意一个事物,然后求出知识。

他当年信了朱熹的邪,跑去格了七天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