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章 嫁妆(2 / 3)

算得上是书香门第。

夏家秉持着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宗旨,一直边种地边读书,盼望着某一代子孙能高中进士,然后做大官光耀门楣。

当然这是曾经,至于现在....

反正夏源并不觉得自己能考上什么举人,进士。

虽说脑袋里有原主的记忆,满脑子也都是关于四书五经的内容,而且十几岁就考中秀才,在大明朝绝对属于天才这一级别的。

但是八股文那个东西实在是太难为人,发展这么多年,出的题一个比一个邪门。

想一想,夏源觉得诗书传家这一传统估计得断在自己这一辈上。

看来得另寻一条出路。

之前由于父母突遭变故,家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八亩良田被卖出去一半,得钱四十两。

家里还有些家资,大概十两银子,又从卖地所得的银两中拿出了八两用来安葬双亲。

一系列的丧葬费用,还有陪葬品林林总总,杂七杂八的加在一起,共花了二十多两银子。

治病买药前前后后的又花了将近十两。

剩下的银两中,其中十两用来购置聘礼,又用十两来置办婚礼,购买各种结婚用品,现在大概只剩下五六两银子左右。

当然,那些宾客来参加婚礼肯定是要随礼的,但基本上都是些米面布匹什么的,至于现钱少之又少,估计把收的所有铜板加在一起,都没有三两。

算来算去,手里也就剩下不到十两的银子。

十两银子,感觉有点少。

但家里还有四亩上好的良田,折成之前的地价,也能再卖个四十两,再加上手里的十两,五十两纹银。

这些银子用来当本钱,然后做生意,凭着自己从后世看来的各种商业手段,不发财都天理难容。

想到这,夏源又摇摇头,田地这东西卖一亩少一亩,等到没有了地,那就只能去给地主当佃户,后代子孙就得惨遭压迫。

他骨子里是个现代人倒是不怎么在乎这一点,毕竟就算不卖,过个一百多年,满清入关,后代的子孙也只会被压迫的更狠。

何况就算卖出去,等到自己赚了银子也能再买回来。

但问题是,夏家庄有个族长,不要小看这个族长,这会儿可是大明朝,一个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

在这样落后的年代里,一个村的族长兼着各种职务,像什么村支部书记,派出所所长,法院院长,甚至还兼着妇联主任这种职务。

事实上,大明就是在与这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