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所学不杂雨中闲(2 / 3)

了,麦子长得好,丰收。不交租子和庸,卖麦子交税,三十税一。能卖上价不?”

“看李东主,李东主定什么价,咱们就卖什么价,粮商只能提高价钱,休想在我们手里买低价粮。”

百姓们说着话,不耽误干活,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几年前在夏收之前,属于青黄不接。

家中吃不上饭,只能借钱买粮。

等到了夏收,交完租子,剩下的粮食得卖掉还钱。

卖的时候粮商使劲压价,比青黄不接时买的粮食便宜了一半还多。

再种别的作物,秋收之前,青黄不接,继续重复。

家中再有个生病吃药的,一年辛苦下来,或许还是欠钱。

现在不存在青黄不接吃不上饭的情况,早留出来多余的粮食。

干别的活儿赚钱,做衣服、修房子、添家什、给媳妇儿打首饰、给娃儿吃鸡蛋。

收获之后,可以不卖粮,钱够用。

这才叫过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当闪电亮起,雷声滚滚而来时,手完的麦子已经堆成垛,并且苫上草帘子。

都是在平坦的地方给垫起来很高,不怕雨水顺地面冲。

雨瞧着就是急雨,一场下完,最多到明天便要放晴,再晒晒地,把麦子铺开晾晒。

接下来的事情同样好办,有专门的工具脱粒。

需要脱壳工具还是不缺,甚至到磨粉。

豆大的雨点劈里啪啦砸下来,路上基本见不到人。

赶路的人早跑到最近的棚子里躲避,先歇歇,看情况。

水网中的小船把周围的帘子放下,避免进水,船继续行进。

逆流的比较麻烦,雨大的话水多,逆流更累。

码头的工人不停,穿坎肩,把裤腿一挽,继续搬运东西,小车在轨道上来回移动。

整个京兆府,凡对着路面的人家,纷纷把挂在房檐下的草鞋收进屋。

自从有人在东市没有鞋穿被李易看到,报纸上给了宣传,还有制作草鞋工具的办法。

有的人家根本不需要工具,不就是几双草鞋嘛!自己抽空编出来,挂在外面。

谁走路鞋坏了,直接拿,总不能拿去烧火吧?草又不经烧。

京兆府本地人,即便穿草鞋,穿的都是细加工的草鞋,舒服,还不容易坏。

走不上十里地就得破的草鞋,没人要。

俱为新到京兆府的人准备,光着脚显得大唐穷。

李家庄子,小丫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