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九百七十八章 生活模式最重要(2 / 3)

的最好措施。不能是继续放任,必须引导。”

李易提到居住地稳定和民族融合的关系。

不然生活习惯不一样,对方今天跑过来猫个冻儿。

等春天有带着牲畜去好几百里之外,许多个月不回来。

对于那些人来说,猫冬的地方不是家,他们的家是帐篷和亲人。

“若他们不愿,该如何?”李成器觉得李易说的话有道理。

可是就跟京兆府百姓种大棚一样,最初没有人种。

哪怕李家庄子种了之后赚许多钱,百姓依旧观望。

直到在各县里建了试点,百姓真正拿到了收入,其他人才跟风。

今年收了种子送过去,按照京兆府百姓的办法,需要耽误好几年时间。

李易点下头:“想到了,给钱,雇他们种,一天给个二十钱,他们就愿意。

或者用发酵茶、烧烤的调料与他们折算钱交换。

然后咱们去收,收的价钱高,他们就会琢磨,我种的地里出产的东西能卖那么多的钱?

第二年不用说,他们自己就愿意种了。头两年给的价钱高点,等种的人多了,价格自然下降,但还是有很多利润。”

李易针对那边的人采取的是另一种方法,诱。

一旦种上了,种习惯了,觉得比较稳定,哪怕之后的价钱低了许多,看到比自己放牧容易,他们还是会坚持。

能种棉花,自然也会尝试着种蔬菜吃。

外面草地中的野菜,哪有经过多年栽培出来的蔬菜好吃?

至少没有黄瓜和白菜、茄子、豇豆什么的。

李成器认真地听,决定回头跟三弟说一下,有利于大唐统治。

……

京兆府的百姓在努力干活,豆虫出来了,不,蛾子出来产卵了。

同时报纸上说了战争的情况,苏禄带着突厥施叛变了,引白衣大食和吐蕃去打大唐的地方。

不过咱们大唐也跟着出兵了,一定不会叫敌人得逞。

前方的将士在保护大唐不受欺凌,大家应该努力工作,种出更多的粮食,给前线的将士们送去。

以前边关打仗,朝廷不跟百姓说,百姓不知道。

只有大唐打胜仗了,有了战报回来,报喜的人一路骑马冲,一路喊,百姓才了解。

现在变了,报纸上会说,还很煽情的那种,培养民众拥军的思想。

豆天蛾出来,百姓开始盼,不去打扰,等豆天蛾产卵,再根据报纸上介绍的方法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