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百五十一章 棉花田边连锁事(2 / 3)

,能多出来就卖了赚点钱,没有多的就拉倒。

像单独一家的,还是喜欢脚踏的三锭车,几十个锭的用不上,纺一纺,没了。

“易弟,那东西普通百姓用不上,他们的麻和丝少。”李成器思维活跃,想到问题。

“我拿出来这个多锭的东西,是为以此行中的商人们提供帮助。

我的兑换券拿出来了,绢帛自然要降低价格,作为货币的作用失去了。

这样可让更多的人穿和用,价钱便宜,以前没办法,现在就能买。

朝廷收上来,也会给更多的将士制作衣服。

绢帛价值低,在这行业的商人难受,帮他们平衡一下。”

李易提到的是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变换,纸币不是那么好拿出来的,它冲击别的货币体系。

李成器不看别人摘棉球了,他看李易。

自己这个便宜弟弟,居然在拿出纸币的时候便开始考虑其他的事情。

对呀,纸币出现,大量的绢帛怎么办?自然是便宜了,然后百姓买来穿。

专门生产绢帛的商人受损失,他们必须有新的工具才能找补回来。

大家都木有想到哇!还好易弟帮忙了,得跟三弟说,叫上宰相开会。

李家庄子的兑换券印出来的多了,绢帛不值钱,有绢帛的……

李成器想到了自己的衣盟,赶紧不进货了,把衣服卖出去,砸在手中会赔钱。

李成器想衣盟的事情,李易在那继续说。

“损失最大的不是普通百姓,百姓手上能有多少钱,他们更愿意换粮食,然后攒铜钱。

之前有富户囤积铜钱和绢帛,哦,粮食他们一样囤积,像松鼠似的。

绢帛便宜了,他们损失大。好在兑换券要流行到全大唐,需要个两三年。

我要多赚钱,不然不能继续印,这段时间是缓和期。

朝廷无所谓赔不赔,朝廷拿绢帛用。

不想要那么多绢帛,百姓家中的桑田可以取消了,百姓用来种粮食,朝廷多收粮食。”

李成器听完,不想着自己的衣盟了,衣盟无非是一群成衣铺子。

易弟说出来的是天下大事,或许在易弟眼中,什么工盟、衣盟,都是无所谓的。

“易弟,你怎么赚到那么许多钱?富可敌国才行,你又总往外花钱。

你扔出来的钱,现在有数的已经超过四十万缗了,你总捐给悲田坊钱,还补贴穷人药钱。

加上二十五万缗给学子和修路,修通往蜀地的官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