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百三十五章 陆路归程急报至(2 / 4)

若上一任丢官了,大家才会松口气,太好了,就是他拿的,核对账目,重新计算。

记载的时候便是某某官员贪腐之巨,骇人听闻。

却不记载那些被某某官员贪掉的东西哪去了。

“可有杜绝贪腐之策?”毕构想着,很自然地问出来。

李易摇头:“没有,除非总是查,比如一个月查一次,每一次派出不同的人,不提前告知。”

李易对此无可奈何,大家都是官,而且还都不干净,怎么查?

等出事了,闹大了,才有人掉脑袋,平静一段时期,接着继续重复。

莫说大唐的常平仓,储备粮事情上不也有人被收拾么。

只是后来加大力度,盯死了,才杜绝。

看国外,国外并没有作得更好,甚至更差。

李易郁闷了一下,说道:“人治的情况,除非是拿出更大的代价来进行监督和巡视,并且总换人,不然时间一久,必然出问题。”

“怎么更大的代价巡查?”毕构也准备进长安,他想搞出来一套好用的放。

“巡视组,派出来的人必须是不受到干扰,比如说一个宰相到河南府巡视,然后另一个宰相的儿子让他手下留情。

他怕顶不住,被记恨,只好回去跟陛下说,结果陛下……”

李易把姚崇给卖了,魏知古就相当于巡查组的人。

秉公执法之后,反而挨收拾,以后谁还敢查?

“宦官?”毕构想到个人群。

“呵呵呵呵!”李易笑了。

这个不用别人想,李隆基就想到了,高力士就是第一个组建大唐宦官监察的情报头子。

高力士掌权的时候还不错,等着安史之乱后,他控制不了了,便乱了。

“唉!”毕构苦恼,喝一盅酒,吃肉,先解决眼前的蝗灾。

吃过了饭,李易又去抄书。

毕构看着收蚂蚱的人忙碌,天黑下来,昨天晚上在别的县燃火捕蝗虫的人才把蝗虫送过来。

“老夫走之前,别处管不得,河南府定会安稳。”毕构攥了下拳头。

如是几日,百姓终于发现情况不妙,蚂蚱越抓越多,高兴的时候担忧起还没收割的麦子。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今年的天气不错,麦子颗粒饱满,可以提前收。

再有半个月便收,不能等完全熟了,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全熟后的麦子开始掉分量,同时收的时候也会从麦秆上掉下来,落到地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