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两千五百四十四章 冲锋陷阵留史痕(2 / 3)

呆两年,必须让整个县百姓的收入翻两倍。

之后当上州司马,从五品下,什么时候把州府的事情整清楚,并整个州的百姓收入翻倍,再考虑换个苦地方,到下州当刺史,正四品下。

下州穷,不好发展,却是学子的机会,人口增加、百姓富裕、道路修得不错,他随时能进京。

没本事的官员就是听话的,一辈子当不上县令,致仕的时候或许会给提半级,这样退休俸禄高。

“今年大量学子跑去了偏远下县,组团下去的。

第一批的学子下去当县令,第二批的学子当主簿、县尉、县丞。

在楼里面以前为百姓写状纸的人去村子里当村正助理,图谋甚大。”

宋璟知道情况,第一批学子很多都当上中县和上县的县令了,非要跑去下县,只好又在州府里给個官职,保住品级。

第二批学子和第三批的一样有个额外的散官,不然他们当村正助理,品都没了。

有个散官的品,随时能拿到实权。

“他们为大唐着想,此乃真国士。”张九龄称赞。

跑下去的学子们是要把下县给提到上县,人口数量到了才能提。

去的地方有山民,人家不入籍,他们要帮着致富,叫别人入籍。

顺便把税收落实,为朝廷提供税源。

京畿县用不着他们,他们属于尖刀部队,往最穷的地方冲,把当地的官员全挤走。

你们太笨了,不要你们,你们换个好地方,这里交给我们。

他们必须把所有位置占住,避免别人捣乱,跟不上节奏。

一个县全是自己人,政令畅通无阻。

需要发展经济的前期投入,他们会拉李家庄子过去投资,或者余怀德他们跟着占几成份子。

带资金下去的,门路硬着呢。

别的官员不愿意去,跟流放似的,学子们无所谓,出了成绩随时可以换好地方。

如夷州义泉,中下县,大唐打造样板工程,派出去一群厉害的人。

人口明显增加,山民入籍,过了年,可以定为上县。

百姓们养家禽、养猪、种地、挖煤烧水泥、冶铁,当地的瓷土多,家家都用上了瓷的盘子、碟子,罐子依旧用陶的。

孩子们有人教,其他人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去修路, 户数超过五千五百户,到五千户即为上县。

派的人有洛阳考核优等的四十人和第二批学子二十人,扔到那个穷地方。

效果显而易见,当地百姓因为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