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十八章:雨衣不破就行(3 / 12)

杨小蜜点了点头,算是回应。

王寻在她身边坐下,随手把水杯放在桌上,双手摊开:“春燕总不能无缘无故就换角吧。

不给理由直接换角色,这不欺负人嘛。”

杨小蜜白了眼王寻,眉毛一拧,拍了下桌子,霸气外露道:“就欺负了,她还能翻天不成?”

王寻欣赏地看着杨·总裁·蜜的这番表现,但是他摇摇头苦笑道:“娱乐圈不能吃独食的,不然容易被群起攻之。”

后世的周易和唐仁这两家公司的衰败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杨小蜜仔细地揣摩王寻的话,语气依旧霸气道:“道理是这么个道理,我是想知道你为什么讨厌赵军旗?”

王寻眨了眨眼,决定给杨小蜜上一课。

他随手在a4纸上写道——丑陋的华国。

王寻点了点纸张,开口道:“蜜蜜,你那句把她打成敌特让我茅塞顿开。

我结合最近看的关于传播学的书给你上一课哦。”

杨小蜜提醒道:“老公,你的书名写错了,作家柏杨写的是,《丑陋的华国人》!”

后世的小伙伴可能不太知道,20世纪80年代,柏杨的《丑陋的华国人》可以说是火爆异常,影响了一代华国人。

这么说吧,后世所知的那些蚣蜘、恨国党,他们绝大多数的底气就来自这本《丑陋的华国人》。

那个年代,很多不明所以,盲目批国、恨国的二傻子,其底层逻辑和依据也是来自于这本书。

那一代人听到的,什么“华国人的劣根性”,什么“酱缸文化”,几乎所有的流行的辱国名词,出处也是这本书。

而且,就因为一本书,多少学者用了十几年的心血,才勉强算是把它的影响消除掉。

那简直就是把华国、华国人、华国传统文化,彻底踩下去的神书。

不光是在东亚文化圈,在全世界的影响都是极大的,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畅销多年。

更成了,西方抹黑华国的一大左证。

那么,这一本暗黑神书,一定被国人骂死了吧?

……

那这是一本什么书呢?

其实,就是一本集合了柏杨的数十篇杂文的杂文集,主要内容是批判华国人的劣根性。

作者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将传统文化种种弊端喻之为“酱缸文化”,指出华国传统文化有一种病,子孙后辈永远受感染,且持续不断。

用柏杨自己的话说:“华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