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十四章 挑唆(1 / 3)

关注田兴的,不光是行人和女子。

也包括一些同样上朝的官员。

只不过这些官员多少会带着个长随,或是坐车,或是坐轿。

真正如田兴这般走路上值的存在,还是少之又少。

“此人是谁?”

“这般年轻,却是气度非凡。”

“估计是从州县刚调任至京,你看连个长随也没有,也没有车马轿子。”

“看他走的方向,似乎是向翰林院去?”

“不可能罢?这般年轻的翰林?”

和洪武之后的情形不同,洪武年间的翰林几乎全部是征召的地方名儒。

比如宋濂就是有名的理学名臣,以文学之士饱学之士的名声闻名全国。

朱元璋的征召是没有办法拒绝的,想象汉唐那样当隐士,先得考虑好自己的脖子够不够硬,不受征召的,就是旧朝遗臣,对新朝心怀怨望……

老朱是真的这么干过。

有几个头铁的不受征召的,受到这样威胁后,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出山替大明效力。

老朱就是这狗脾气,来了,不要想磨洋工,拿高俸。

不来,你是心怀不满,你死定了。

洪武年间的官,真不是那么好当的。

翰林院里,也是人才侪侪,多半是各地名士,大儒。

宋濂,叶仪,戴良,吴沈,傅朱,陶安,贝琼,张宜,张简,李汶,王本,杜佑……

基本上都是一时名士,为春秋官,篡修官,编修官,五经师,大本堂讲官等清要之职,以备咨询,顾问。

这些人受征时最少都四十往上了,人过中年。

象田兴这样年轻的翰林,此前反正是一个也没有。

但田兴还是在众多怀疑的目光中,一径向翰林院走去。

……

另一侧,数十骑兵簇拥着两个少年直入皇城。

守备皇城的府军前卫,羽林卫,旗手卫等诸卫并不敢阻拦。

一路的官员吏员,望风闪避。

正中的是代王朱桂,年龄尚幼,但已经多次往来凤阳和京师。

居住,巡游,练兵。

洪武年间,凤阳的地位不用多说。

朱元璋多次考虑过迁都回凤阳。

但凤阳一则是地域不行,四周还没有多少水系,运输极难。

二来便是地方太穷,承担不了百万人口级别的大都城。

三来就是无险可守,不宜为帝王之都。

其实三者是一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