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二十三章推广(1 / 3)

宗教的核心是神,可是一个神粉饰得再好,总会遇到不相信的人。这个时候,宗教就没办法把对方包容进来了。

当然周礼其实也有这个问题,就林凡的了解,楚国称王之后,在南方也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礼仪制度,形成了南北对立。楚王甚至还认为楚礼比周礼更正宗,还想要问鼎中原,把周礼正统给抢过来。

当然后来楚国没抢成,所以还是尊周礼,但自己还是玩得楚礼那一套。南北基本没什么关系了,区别很大。

最终解决南北差异,解决礼制缺陷的,其实就是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在礼乐崩坏之前,周礼的维系依靠的是血统。而礼乐崩坏之后,血统已经无法保住自己的地位了,所以孔子提出了君主要做好君主的事情,臣子要做好臣子的事情,父子也是同理。

不过孔子的原始儒家并没有解决‘做好’的标准。一个臣子表示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要谋朝篡位,就是要推翻暴君,有什么错?

一个儿子可以说,父亲没本事,自己这个儿子杀了父亲,取而代之,有什么错?

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是君臣父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根本就找不到一个大家都遵守的标准。

国君表示自己穷奢极欲没错,因为吃好喝好就是君主的任务。臣子表示自己杀死暴君也没错。父亲表示自己在家一手遮天也没错,儿子表示自己反对父亲也没错。

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正当得理由,就好像孔子和弟子的矛盾一样。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做宰予,他说守孝根本不需要三年,一年就够了。孔子说什么,他都不听,最后孔子就直接骂宰予不仁,但最终也没有改变弟子,没有让弟子接受守孝三年。

这就是孔子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缺陷。君不相信臣的标准,臣也不相信君的标准,怎么办?

就和宗教一样,我不相信你这个神,你能怎么办?

宗教是只能物理消灭不信神的家伙。

儒家当然不可能消灭别人,孔子除了骂人之外也没什么更好得办法。一直到了孟子的时代,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法先王,以有道伐无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法先王,就是学习榜样。

那么肯定有人问了,学习什么榜样?是学习守孝三年的孔子,还是学习守孝一年的宰予?

孟子就说学习有道的榜样,不学习无道的榜样。孔子和宰予谁对社会的贡献大,就学谁。

那么如果孔子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