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604章 赤子(3 / 4)

未来接收器 大秦骑兵 3041 字 2021-06-11

用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的任务。

宣桂芳回忆起来她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份辛苦真的是有点不堪回首。做科研最怕的就是没钱没经费,当时宣桂芳有不少想法,就差钱把这些想法变成事实,可是上面根本就不批,一方面是研究经费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宣桂芳当时名不见经传,年轻,农科院的领导根本就不相信她能够搞出什么名堂来。

宣桂芳在农科院熬了很多年,直到三十多岁,才获得了第一笔研究经费,而且还不多。当时宣桂芳把家里面的积蓄全都拿了出来,和这笔经费混合在一起,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带着同事,埋下头来搞研究。最后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搞出了成果,赢愕了领导的重视。以后宣桂芳再申请科研经费,相对就比较容易多了。“士卿,别看现在咱们国家富裕了,光外汇储备就有两万多个亿的美元,但是很多科研机构还是存在着研究经费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那些新进入研究机构的年轻人,他们是最有想法,最有活力,最有可能搞出成绩来的人,可是他们同样也是最不容易申请到研究经费的一个群体。咱们国家有很严重的院士崇拜情结,各个高校、研究机构都热衷于拉拢两院院士,或者某个领域的顶级专家,就象我还有你二爷爷,都担着不少高校的名誉教授之类的虚职。各种研究资源,都会极度的集中在我们手中,哪怕是我们不需要这些东西,他们也会主动的送上门来。而对于那些真正需要研究资金。需要人支持的,却没有多少人理会。”

宣桂芳叹了口气。

“我和你二爷爷也试图改变这种情况,只不过太难了。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不是几个。人就能够改变的。咱们国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优秀人才,愿意出国,而且出国之后。就不愿意回来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如果留在国内。很有可能争取不到研究经费。我记的前些年,东海省某所高校,有一个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博士,从十二楼纵身而下,自杀身亡,撇下老婆孩子,无人照顾。那位博士是通过哪所高校的圈人才招聘计戈,进去的,而且是带着科研项目进去的,可是到了学校仅仅三个月就跳楼了。学校当时说的挺好,出钱让他搞研究。结果真的到了学校,屁的影子都没有。你说这个样子,咱们国家能够留得住人吗?”

这件事情,刘士卿也知道,是发生在凶年的事情,当时刘士卿还在上初中,他看了这篇报道后,就发誓以后见了这所大学就绕着走。

“现在,我们研究所就有很多年轻人找我诉苦,说他们想做研究,可是领导就是不批准不给钱。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