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239章 如她所想(3 / 4)

赵凰歌听着,也与心里的名单对上了号。

七成之人,是赫连家的。

“那,这些年的科考审核,也是从吏部出的人?”

听得这话,孙诚却是笑着摇头道:“公主有所不知,这科考审核,是翰林院、中书省还有吏部共同出的人,一同监督的,哪儿能吏部一家呢?”

他认真的解释着,赵凰歌慢慢点头,若有所思道:“那,去岁是谁?”

孙诚想了想,有些讪讪道:“这,下官倒是一时记不真切了,毕竟科考虽是大事,朝中却也有诸多要务,想来应是侍郎以下的官员吧。”

他说的含蓄,赵凰歌却是明白了他的意思。

北越的官吏制毒,与其他国家有些不同。

开国的时候,太祖皇帝依旧沿袭了前朝的举荐制,也就是由朝中德高望重之人,举荐可用的人才入朝为官。

不过与此同时,太祖皇帝也借鉴了西楚的科举制度,将其一并搬了过来,设立了科考,寒门学子便可以此为契机,鲤鱼跃龙门。

初始的时候,科举制度并不受人重视,甚至一年朝中都出不了一个科举上来的官员。

后来太祖皇帝又加了一条,科考的官员需的过半。

他的本意是为了均衡,可实际的情况却是,哪怕百余年的现在,已经历经了三朝的皇帝,朝中以科考上来的官员们,依旧是屈指可数。

朝中官员,至多不过四成。

这还是往多处算。

且那些科考上来的学子们,有多少是出身寒门,又多少是出身贵族,还是不可深究之事。

因此他一说,赵凰歌便明白了他的言外之意。

文武百官包括皇室,对科举之事不够重视,所以便是前去的审核监考的,也不会是太高级别的官员。

她微微蹙眉,不知想到什么,却是摆了摆手,道:“本宫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待得孙诚走后,赵凰歌靠在椅背上,心中有个念头越发清晰了起来。

这样混乱的科举,内中有太多可以钻空子的时候了。

若是真的有人借此浑水摸鱼,也未必不可。

要是她想的不错,那些火药的买主,难不成是与科举背后的得利人有关?

丹参回来的时候,浑身几乎都湿透了。

但他带回来的东西,倒是半点水都没沾。

赵凰歌接了名单,让他下去沐浴换衣服,自己则是快速的查看上面的内容。

待得看完之后,她的眉眼中满是阴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