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十一章 冠绝皇宋(1 / 3)

皮球踢到武大脚下,武大也没多考虑,郓城那边离梁山太近,未来多事之地,当然不能去了。

躬身一礼,武大对时知县道:“知县大人恕小人无礼,阳谷这边才安家不久,刚有起色,武大实在不想再背井离乡了。”

这就是婉拒了。

时知县一脸惋惜,道:“也罢,只能将来多跑几次阳谷,武大到时候你一定要再整治更精采的酒席,不枉本官辛苦跑来跑去。”

李知县闻言大笑起来,状极得意。

本县范围,出什么科举天才,这是为知县的最大荣耀。

其次就是什么节妇,孝子,或是什么特殊才能的人才。

名厨差点意思,但有个名人出在本县,当然是件好事。

将来人提起武大这个名厨,少不得要把李知县给带上,这就够了。

而若是题诗赐字纪念,更是风流雅事。

连李大人的逼格,也无形中上去不少。

大宋的官风就是这样。

离不开酒宴和艺妓美人。

当年苏东坡在杭州,使艺妓千人在西湖饮宴为乐,题诗纪念。

这事还成了风流雅事。

换了大明朱元璋手里,苏东坡怕是要被剥皮。

“来人,上文房四宝。”

李知县状极得意,令人上笔墨。

时知县笑着对武大道:“你们李知县是常州的书香世家,世代官宦,自幼家学渊源深厚,诗,赋,词,书法,无不精妙。今年初和本官一道刚中的进士,以文才出色声闻朝廷,已经简在帝心,未来几年内就会仕途大进,名闻海内,武大你能得他的墨宝,这一次你是赚着了,我看包席钱你就别要了,拿来谢过李大人就行。”

最后的话当然是开玩笑。

这酒席用料之丰,花费极大,但又用不着几位大人付钱,都是用的衙门的公使钱。

只是给多给少,得看大人的满意度。

今天肯定是相当的满意。

李知县也不理同年好友的打趣,只是沉吟着。

笔上蘸了墨,沉思片刻后,诗便有了。

“白鳞鲙细供春酒,红尾羹香奉晚餐。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金盘空。”

题头也有了:“与大尹时兄晚宴微醺赠厨武大。”

题尾:阳谷县,李纲。

武大在一旁看着,只觉得李知县的诗和字都算一流。

看来时知县没夸张。

确实是书香世家出身,比普通寒门的进士要多几分底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