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节 被迫中断的旅途(1 / 3)

2014.04.28.1459

·

与任何其他感觉相比,那种模糊地危机感始终是最为优先的。这一点,即使是在回忆中也是一样。

突如其来的危机感传来,使得刚刚做出了决定的它立刻将那个决定的属性固定在一个仅仅是曾经做出过的决定上。

对它来说,记忆的存储是在体内一个角落中的结构体内部完成的,在那里,一团巨大的有机物正在沿着同心双螺旋的链条移动着。这团有机物一遍边沿着链条爬行,一遍不断地从周围的液体中吸取着一片片微小地有机物碎块,然后将它们拼合成一种比正在攀附中的链条单薄地多的链条——这种行为为这团有机物的载体,也就是它,提供了某种早已在时光长河中远逝的信息。它称呼这种信息为记忆,而识别记忆的过程则被称做回溯。

一开始,它只知道如何开始回溯记忆,那似乎是它与生俱来的能力——只需要将那团巨大的有机物移动到同心双螺旋的链条上便可以了;而回溯记忆结束的时刻,则是那团有机物爬完了链条的时刻,这个过程,它是无法控制的。

由于在回溯记忆的过程中,躯体对外界的感官会被记忆中的同类信息所替换掉,因此在这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中进行回溯是相当危险的。一般情况下,就算回溯记忆,它也只敢进行较短的回溯——那是由众多短链所构成的记忆,巨大的有机物团块在某条短链上爬行一次需要的时间并不会很长,等到爬行完一条,它便会离开回溯状态,观察四周,等到确定没有危险靠近时,才会继续进行对下一条短链中记忆的回溯。

那些短链正是“自己的记录”。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当初自己才会在那份“详实地记录”以外使用这种零碎的链条另建一份记录的吧。而相较于“详实地记录”来说,这种零碎地记录链条实在是太短太短,能够容纳的信息极为的有限,因此只能试图在有限的容量中录入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使得在同样的读取速度之下,“自己的记录”中每个字段都是对自己有意义且不重复的——这也是“自己的记录”阅读起来效率更高的原因吧。

日常的生活中,“自己的记录”自然就够用了,但当遇到异变的时候,这些诞生自自己之后的记忆却几乎无法发挥任何用处。自己所需要的,是远在那之前的记忆,而这一部分,却只能在那份“详实的记录”中找寻了。

这远比回溯“自己的记忆”要危险得多。

“详实的记录”之中,信息量其实更为庞大,它发现绝大部分信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