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节 战机不够就用玩具充当吧(1 / 5)

2012.11.09.0942

·

在战场上是没有维修载具的时间的,如果哪架载具损坏了,也只有等一场战斗完结之后再行考虑。

从古至今,一直都是这样的。

不过,人类总是善于向未知领域发起挑战,而在建造方面,纳米机械突破了常规宏观建造技术的精度和速度的极限,随着技术的日益完善,过去庞大地使用微观建造学理论的实用型生产线的小型化也成为了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切实地减小战损,两种产物诞生了:内置型自动修复组件和自律型战地速修机械体。

前者作为载具的内部装置,不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通常只是着重于载具的动力组件,在载具受到损害时用于控制损害规模,保证载具顺利返回基地的行动能力;而自律型战地速修机械体说是战地速修,也仍然属于缓慢的完全修理,工作方式与其说是修理其实更多的是更换,这就需要大量的备件,因此它们通常无法到达距离诸如野战重工之类的补给点太远的地方。

不过世事并非那么绝对,如今已经在联邦军部中普及的雷格载具,拥有着较快速的机动力和短时间部署一座小型后勤基地的能力。维修作为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项功能,被设计者尤为看重。但原本就是轻巧化的载具,在携带大量作战物资的同时根本无法再承载一套完善的载具维修系统,最终确定的方案中,该系统被一种小型无人机械所替代了,相比于完整的机体修复装置来说,这种已更换为目的拼装机只需要机械臂就足够了,可以节省出大量的空间来装载其他更为紧要的物资。

在这些维修机械的运动部分的设计上,开始的时候自然是简单而极为成熟的四轮底盘方案,然而经过进一步的论证之后,却将这个方案放弃掉了。最终选择的是一套相对复杂的二轴函道风扇升力系统。

凭借函道风扇,这些飞行维修机器人拥有着卓越的地形通过能力,不管是沙漠沼泽还是沟壑水体,对飞行器来说全部不是问题;而小型晶体增压引擎的使用,不仅为机体提供了将近两吨的承载能力,而且补给方便,占用空间和质量更小,原本只有两个挂载位的雷格也因此得以额外多装载上一架,大大地提高了战地修复效率。

在这之后,介于在雷格上的成功,飞行维修机器人很快便在联邦军中普及开来,在战车工厂和机场周边大展身手,甚至钢爪的修理APC也额外挂载了一台,使得军队的续战能力大大提高。

既然是完全独立的实验部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