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734章 实验(2 / 3)

月三十架,平均每天一架。朕爱好中文网全网首发

这其实不能算真正的“产量”,因为主要部件也是最耗时的发动机是从鹰酱那进口的,而且一架vs300v还要用到四台发动机。

八路军所谓的“生产”更像是“组装”,如果正儿八经的从发动机生产开始计算的话,一个月能有两三架的产量就不错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航空发动机这玩意可不是想学就能学得会的,它对材料和技术的要求比汽车发动机要高太多了。

由苏欣负责的防空导弹也渐渐成型:计算机、基站与雷达都已改造完成并成功的做过两次定位运算。

让王学新感到意外的是,使用了四氢吠喃加铝粉固体燃料的防空导弹的速度远超王学新的估计:它的时速不是800公里,而是2100公里。

(注:使用这种燃料的红旗61最大时速达3马赫,也就是时速3672公里)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它拦截目标的成功率……防空导弹对目标的相对速度越大就意味着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追

上它,而敌人飞行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就没时间反应并改变飞行状态。

这其中要确定“定位成功”还是一件麻烦事,当时苏欣准备了几十个炮兵观察员用人工观测法实时记录时间和飞弹数据,之后多组数据一对照……的确有出入,但估计大多都是炮兵观察员人工计算精度不高造成的。

所以,直到现在也无法确定定位系统是否准确也不知道它的精度有多少,因为在这时代没有任何设备能够证明它准确或不准确。

苏欣只能给出一个模湖的答桉:“应该准确,与炮兵观察员计算出的数据出入不大!”

王学新没有多想,当即下令进入下一阶段也就是拦截实验……想要知道定位是否准确似乎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看能不能准确击毁靶弹,战争就是这么现实,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实弹测试王学新依旧没去。

按常理说,这可是华夏防空导弹的首发试验,这么具有纪念意义的大事王学新应该参加。

然而这是战争年代。

战争年代一切考虑的都是作用、价值、利益而不是拍个照打个卡纪念。

王学新亲自参加这个测试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价值或者对八路军有什么价值吗?

完全没有,就是去看一看而已。

后来王学新才知道,他虽然没去但参谋长去了……王学新这个项目的研发总部很感兴趣并持续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