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0847 教化万众(3 / 4)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3107 字 2022-07-01

生产劳作。

如果是原本各家农户私耕,那么肯定是凡有少力俱都要投入耕作生产,哪怕满箱经史典籍俱都摆在他们面前,肯定也没有心思去学。但是如今镇内籍民多入屯垦等集中劳作,按劳配给,中男以前既不组织生产,也不记载劳用,即便是参与劳作也只是帮一帮自家大人,但分配口粮的时候,仍作半数。

各屯分立蒙学,拨付一定钱粮,进行为时一到两年的开蒙教育,而后再考业甄选,优者进,劣者退。基本上三四年之内,便可以涌现出一批基层人才,只要具备了一定基础,未来便可以逐次扩大规模。即便最开始的几年里是纯投入无产出,但想到未来深入底层的组织构架和节约的行政成本,完全值得去做。

至于这教育计划所需要的教员人才,眼下也有所选择。早年沈家术堂已经培养出一批此类的人才,正可以拉过江北来投入使用。说到底,沈哲子所需要的并不是什么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而是有一定识字率、一定组织能力以及一定生产技术的基层人才。

但就算是这种浅层的教育,在时下也是乡宗豪门所垄断的一个权利。这种垄断也不是主动去把持,而是除了他们,时下寻常民众们也根本没有这样的条件。像沈家可以在不长的时间内便培养出多达数百人的合格工匠人才,但普通生民连生存都成困难,余者也都难作妄求,既没有物质基础,也没有学习途径,也就谈不上什么掌握先进生产力了。

乡宗土豪,是一个现实存在、近乎顽疾的问题。哪怕后世过去上千年,也不能说就得到了彻底的根除解决。所以沈哲子也并不奢望将他们完全杜绝,能够取得一个相对和谐的共存环境,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除了蒙学教育以外,接下来沈哲子还准备安排一部分残弱老兵入于乡土,负责民练、守乡之类事务,乡事不再独决于地方宗长,也给那些老兵们安排一个还算不错的归宿。

这一类的事情,沈哲子近来也在时常组织掾属们进行讨论,钱粮方面的支出诚然是一点困难,但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便是组织力严重不足。屯所设立蒙学还倒罢了,淮南辖区之内,各个屯垦据点往大了说不过几百个。

但想要将退伍老卒安排到具体的乡村亭邑,并且确保他们能够行使权力,便是一个极为浩大的工程,绝非短期之内能够完成。所以,就算是要试行,也只能主要集中在寿春和梁郡两座大城周边,更远处很难达及,也有很大可能会遭到乡宗民户的抵制抗议。

关于这一点,沈哲子也是两手准备,一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