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33、李渊:告诉天下,我身边的,才是我最优秀的儿子!(1更求鲜花收藏)(1 / 4)

“……”

“此战,叛军内部精诚团结,底层士卒受叛军高层蛊惑,士气高昂……”

“此战是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南下以来,力量积蓄最为强大的一次,根据多方面情报判断,叛军整体战斗力至少增加三成!”

……

“此战是阻敌黄河北岸,护宪护法成败之关键,成则宪政可期,皇权得到约束,百姓利益得到最大保障……”

……

“秦一统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割据纷争,华夏百姓自此每个王朝都有数百年的内部安定,这是帝制相较于诸侯分封的一大进步。”

“此战,胜则向前宪政,终止帝制家天下,一家一姓之胡作非为,败则向后,帝制延续……”

翌日,一篇关于龙门战况分析的通俗文章,被衙役贴满了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引起了整个长安的关注和议论。

……

“俺说怎么突然不搞宪政馒头了,原来朝廷已经到了这么危险的地步!”

“这个分析,真的假的?”

“恐怕危险程度比上面说的更加严重,别忘了,朝廷向来有报喜不报忧的传统,现在都开始报忧了,龙门的情况,肯定比上面写的更加凶险!”

“要是朝廷失败了,岂不是就限制不了皇权,还要重回一家一姓的老路,到时候,咱们只能盼着偶然出现个好皇帝?”

……

房玄龄、杜如晦从人群中挤出,来到隔壁茶摊。

点了茶汤后。

二人看向对面拥挤在一起激烈议论的百姓,满脸感慨。

短短月余时间,目不识丁的百姓都对帝制、宪制有了清晰朴素的认知:帝制就是一家一姓的家天下,好皇帝出现,就和旱地种庄稼一样,没有任何保证,完全看老天爷赏不赏饭吃,君宪制约束皇帝,限制了皇帝,就好像旱地经过改造,修建水渠,变成能够灌溉的水田一样。

李五郎就是用这种百姓日常接触,且十分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迅速让百姓明白了宪制,并且通过类比的手段。

让百姓把对水田的强烈渴盼情绪,无缝的转移到宪制上。

“这文章,几乎肯定是李五郎所做。”杜如晦眉头紧拧着,十分不解道:“可他为什么要把眼下真实的战况讲出来,难道他本人也已经悲观绝望到准备破罐子破摔?”

不等房玄龄回答,他就否定了自己的设问:“我不认为他是这样一个人,身陷死局都没绝望放弃,能一手把局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