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49章 应试(3 / 4)

试题发到应窈手上,足足有五折。她粗粗浏览,第一题是诗赋题,题名为瀛洲玉雨。

应窈抬抬眼睛,瀛洲玉雨即为梨花,柳参大人也同她提过考官中有几位确实很喜欢梨花,常常作诗赞美。

下一题是经义时务策,以“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为题,再询问考生如何看待教化与民生。

应窈心中有了成算,翻到后面查看制艺,题名为“仓廪实”。

简简单单三个字,可写的内容很多,也不会轻易跑题。

考题中规中矩,皆是耳熟能详的经文内容,并没有晦涩刁难之处,按部就班作答便是,院子里的考生拿到卷子都长舒一口气。

要知晓前些年的主考官就喜欢出晦涩难懂的题目,从经文犄角旮旯的地方挑出几句毫无关联的话让他们破题。

应窈提笔,略一思忖,开始在稿纸上拟下初稿。

她的安排是用一上午加一下午构思草稿,用完夕食把誊录好的卷子交上去。

既然主考官喜欢梨花,又爱南华经,必是自诩清高出尘之辈。应窈笔锋一转,娟秀字迹印在纸面上:“孤洁本无匹,谁令先众芳。花能红处白,月共冷时香。”①她下笔如有神助,构思又快,很快写完初稿。转头仔细看一遍,觉得没什么问题就继续往下面写。

高夫子说,考官阅卷不仅要看答题内容是否精炼独到,更是不能太标新立异,剑走偏锋。

他说许多弟子到了考场上便十分紧张,试图把自己最华丽、最出彩的词藻堆积上去,生怕主考官看不见他们的才情。

但应窈开蒙不到一年,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成为诗文大家是肯定不可能的,于是高夫子只教她平稳,照着韵律填词。

不会作诗,没有过人才情,但模仿总会吧?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应窈知晓自己在这一方面有缺漏,便常常捧一本诗集钻研。

柳参大人也夸她文风平稳,议论有理有据,观点清晰。应窈便放大自己的优点,按着制艺的要求限制主题。

她深吸一口气,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为破题,引经据典,承题紧密,洋洋洒洒一大篇。

下面的百姓生活富足,高高在上的国君又如何不会富足呢?

应窈以此为题,结合了柳参和高夫子向她介绍的大齐近年来在民生方面略微放宽的政策,论述了只有百姓的粮仓丰盛,才能让国家富足。

作为县考的卷子,她自然不能言辞犀利地针砭时弊,大谈特谈当下如何不好,又要如何修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