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百三十四章 局限性、火药桶和新时代(2 / 4)

们所处的时代,已经准备好了这个发明出现的各方面条件。”

“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确信核聚变的时代来了吗?”

“没有人知道现在我们欠缺的是什么,也许是材料技术不行,也许是计算机技术不行,也许是精密机械加工技术不行,甚至有可能是通信技术不行......核聚变的研发,对世界来说就是一个盲盒,所以也不会有任何一方愿意孤注一掷地去投入,为他人去趟雷。”

“也正是因此,核聚变的技术突破始终无法快速达成。”

“但是现在,我们有了确定性的判断,这个判断的依据就是燧人,叶舟。”

“正如之前在航发领域所做的事情一样,他所提供的技术突破每一次都会精准地排除掉核聚变技术上的一个难点,或者说暗雷。基于此,我们可以确信:核聚变时代已经到来。”

“所以,我们会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去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同样的,我们的对手在注意到我们的动向之后,也会简单地得出与我们相同的判断。”

“他们也许没有一个燧人去帮他们趟雷,但是,只要确定这项技术的前景、保持与我们同等的投入,他们一样会在核聚变上达成突破----正如我最开始所说的,核聚变并不存在任何理论难度,缺的只是时间和资源投入。”

“综上,关于第一个问题的结论就很清晰了:核聚变技术并不存在保密需求,只要我们开始投入,就意味着全世界都会跟进,他们也根本不需要窃取我们的技术情报。”

“既然如此,与其去榨干我们自己的资源、拖慢研发进度,不如干脆大大方方地引入合作,尽可能压缩实用化的进程。”

“当然,关键技术比如特殊材料技术还是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这个部分倒是不难保密。”

听完学者的分析,所有人都点头赞同。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当一个技术实现的可能性是100%时,那么合作与否,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如果不合作,对方可能会比你慢几年,但这与“有限度合作”带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而这个理论,也正是诸多基础科学、基础性技术领域中,世界各国都倾向于合作的理由。

因为哪怕是完全敌对、甚至处于交战状态的两国,基础性技术上的合作也是最优解。

“刘同志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对现代技术的判断不能停留在手工业和农业时代——那时技术只来自个别工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