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六二章 但君不守(1 / 4)

涿鹿现世,众神蜂拥,然而可望而不可及。

率先扑去的灵光神,灵光一闪便能闪烁千里,然而一闪再闪又闪,明明近在眼前之涿鹿,却无论如何都接近不了。

不唯是他,接二连三的神灵扑向涿鹿,同样无法登山。

没想到攻破极东道国之后,还有这一道关卡,恐怕也是那白鹿最后的倚仗。

诸神皆在思考是何神通,如何破解,而此间唯有几人知道其中原因。

先古时期,人类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与天地搏斗,生活处境艰难,故盼望有着圣贤带领,走出困境。

思潮之下,各种圣贤出世,团结领导众人,使人族蓬勃发展,直至出现圣人,集礼教之大成,入主上界之山,教化天下。

其后数千年,又有第二座圣山出现,乃是因为民心变化之故。

圣人教化天下,不免演化出阶级,底层之人面对极其不公平之社会,在武力上不占优势,但是在思想上仍盼望平等之理念。

这等理念虽然没有与制度正面冲突和反抗,但平等之思想,给许多人带来精神之安慰。

对于无法改变命运的人们而言,双手和双脚无法为自己争取幸福,但是可以在心灵上给与自己充盈的保护。

当心里不再受苦,心气便更加平和,苦难的日子便不会令人倒下。

这等带有麻醉效果的思想,受许多人欢迎,经过千年的发展,已有很多的支持者。

第二座圣山,便是灵山,由佛祖入主。

因灵山形成之原因,故此与圣人的关系极为矛盾,既有反抗不公之心,然而在实际之中又有利于圣人礼教稳定。

故此佛教与圣人教关系暧昧。

而圣人与佛祖有着经验,自然知道新的圣山出现,要如何才能进入。

非得符合这一股思潮才行。

佛祖能够感觉到,这一股思潮与佛教理念有相通之处,但是更为激烈。

他智慧通天,自然也能因此想到,这一股思潮的核心仍旧是平等,而且是动真格的,非是仅于心灵之上给自己慰藉。

这与圣人之道绝对冲突,不似佛教还能与圣人之道共存。

佛祖慈悲,不忍这一股思潮被圣人完全摧毁,此次前来,他既是圣人的合作者,又希望保留、吸纳这一股思潮,令佛道兼容并蓄,愈发完善。

佛祖看得明白,圣人同样一清二楚。

涿鹿圣山之内,鹿鸣之声连绵,似在呼唤。

众神只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