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261章助民过河(2 / 3)

侃侃而谈,给他们介绍南宋的政策,安利什么是慈幼庄、福田院、安老坊,把帐篷内的百姓听得一愣一愣,只觉南宋就是天堂。

宋朝的社会福利,确实是冠绝历代,也优于周边诸国,可以说是古代的发达国家。

当然这些福利制度,宋朝虽有规定,但以南宋现在的情况,其实许多规定都已经废弛,未必能够施行。

若是政策都能够落实,宋代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农民起义。

赵泰知道这点,不过他有意唆使难民前往南宋,所以不仅不提醒,还用稍微夸张的修辞,吹捧着南宋,仿佛只要难民过去,就能够过上好生活。

老汉和帐内的人,听了赵泰的话,都有些不敢相信,宋朝竟然这么好。

他们听赵泰的话,直觉自己在金国是牛马,可到了南宋,立时就会衣食无忧。

一时间,帐内众人议论纷纷,老汉不禁道:“相公,去南宋隔着淮河,我们过不去啊。”

赵泰笑道:“淮河北岸有不少渔船,你们找渔夫帮忙,都是穷苦人,他们会帮助你们的。若你们实在是找不到船,扎个木筏,也能划过淮河。”

赵泰给难民进行指点,各人听后立刻表示,要去南宋碰碰运气。

这时赵泰从帐篷出来,王文统道:“相公,让难民前往淮南,丘岳恐怕会怪罪啊!”

赵泰却颇有自信:“这么多难民南下,我不能完全拦住,也是正常的。而且,丘岳不想更多难民过河,进入淮南,他就必须依靠我。他不会和我翻脸的。”

王文统知道赵泰足智多谋,有时候一些计划,连他也看不透,于是只能配合赵泰,“那卑职让人在营地内夸大宣传南宋的福利政策,让难民前往南宋。”

赵泰颔首,“嗯,这件事别让周斌知道,最好是百姓自发前往南宋,我们暗中帮助他们过河即可。”

王文统点点头,“卑职明白了。”

虽说对于宋朝百姓来说,被收编为军队,是走投无路后的选择,良家人都不愿意当兵,但对于金国的难民来说,能被收编,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赵泰的宣传下,聚集在灵璧县的难民纷纷动心,开始向南逃,有上万人离开营地,抵达淮河北岸。

泗州同盱眙隔河相望,是难民前往南宋的主要渡河地点。

此时大批难民抵达泗州,立时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

王宾来到城外,给难民施舍一些食物,一旁的学生杨成业道:“先生不是说,赵相公已经投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