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210】第二张专辑发售(1 / 5)

在张扬宿慧记忆中,流量为王的时代,不止偶像、明星,几乎每个公众人物都有自己的人设,把规划好的一面展现给流量看。但这并意味着只有到那个时候才有人设,只是没有那么商业化而已。

至少在文字出现以后,学识崇拜就已经刻入了人类的血脉之中,「才华」无疑是一个很能吸引人的闪光点,然而即便是这个还没有那么浮躁的时期,偌大的娱乐圈里也没有几个人能撑得起「学霸」、「才子」的人设。

哪怕在《海内声》这张专辑获得巨大成功之前,绝大多数人所质疑、观望的,也是他在商业上的价值与成功,对他的才华并没有什么怀疑。

但张扬被《诗词》专访的事情还是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个范围并不局限于娱乐圈,相反,由于不大了解,许多娱乐圈的人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张扬不就是写诗词的嘛,被《诗词》杂志采访有什么大不了呢?

在文人圈子里,这种震动反而要更加强烈。

所谓文无第一,文人相轻,「老婆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妙」可谓是大大的实话。且华夏历来都有「尊古贬今」的传统,张扬的几首诗词固然写得好,也不乏有人说过可以流传后世的话,但多数人心里对此并不以为然。

《诗词》是周刊,哪怕正刊的门槛比较高,这些年下来,登上过《诗词》的当代诗词也不在少数,要说张扬的诗词能流传后世,能跟那些古诗词中的精品佳作媲美,那岂不是说这些登上过《诗词》的诗词都有这样的资格?

自古以来,文人就是一个很奇怪的群体,你觉得他们都是软骨头的时候,会有人站出来证明什么是风骨,你觉得他们都很有操守的时候,也会有人让你明白他们的下限之低。

说到底,一样米养百样人,只要是人,就都在这个圈子里,读书可以明理,却难改人性。

自《临江仙》以来,圈外对张扬普遍都是褒扬比较多,而另一方面,批判的声音也一直都没有在文人圈子里消失过,随着他风头越盛,这种批判的声音不仅没有减弱消失,反而越来越大。

这一次《诗词》专访,对于这些人来讲,其代表的意义除了「张扬已经到能够获得《诗词》专访的高度」之外,更多却是一种认可。

《诗词》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家杂志而已,更是一种更上层的态度。

地位、眼光有其一者,大概率都明白其中缘故,包括张扬自己,对此也是心知肚明,自然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推出一个在年轻人群体里有影响力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