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1.1185「载具贴片」的存在,这次共生体战士的催生又和以往都不同(2 / 3)

家的陪伴下,乘「胶囊升降舱」抵达主基地一层「中央停机坪」。

午餐开始后不久。1辆菲亚特666 RN房车、1辆基洛夫EDK 750轨道起重机、8架AV-8B海鹞战斗机的「载具贴片」,被提前送到。而早一步抵达的还有大无畏组合金刚模体的9位适配者。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次与源能克隆体适配的人类共生体中,有一位强大的天顶星女巨人。所以作为整个组合的主体,女明星安妮塔·艾克伯格将适配大无畏的主体,也就是飞行太保的队长银剑的克隆模体。为了与整个0326基地的科技线先匹配,协和式超音速客机的变形机体也被新机体所取代。

“协和式超音速客机是民用版,确实不适合接下来的冒险。”吴尘已经想到了:“所以新的变形机体是什么?”

“太空版超级运输机。”女管家将全息模体展示在腕表。

美国70年代设计的太空版超级运输机:耙星者(Star-Raker)。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的高峰时期,美国政府考虑建造六十个轨道太阳能发电站组成网络,将电能集束发射回地球。

根据一份1981年的NASA备忘录上记载,每颗地球同步卫星重约3万5千至5万吨。该卫星发电系统(SPS)项目构想在30年期间每年建造两颗卫星。NASA描绘的卫星发电系统的两种竞争性设计,只有一个问题:航天飞机的最大载荷是25吨左右——还只能送到低地球轨道,要如何每年发射7万吨以上货物进入轨道?就算一年到头每一天都发射200吨入轨,也还是远远赶不上进度。而且无论如何,航天飞机的数量从来没有超过半打。

于是,耙星者登场。

由现已不复存在的罗克韦尔国际公司(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设计但从未建造的耙星者提案将在普通机场装载货物,飞到赤道附近的太空港,加注液氧和液氢燃料,并使用10台超音速冲压发动机水平起飞。一份1979年的技术论文列出了它的潜在飞行计划:耙星者将从4万5千英尺巡航高度俯冲到3万7千英尺以突破音障,该机会以高达6马赫速度喷气飞行至29公里高度,然后火箭点火,推动它进入轨道。

每架耙星者预计携带100吨有效载荷,而一整个耙星者机队会没日没夜地把组装这些巨型卫星所需的材料、工具和宇航员运送进轨道。 NASA描绘的太阳能发电卫星形象。“该先进太空运输计划概念的数量级和长期持续性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