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一十五章:遴将(2 / 4)

日月永在 煌煌华夏 2880 字 2021-10-22

勿急。”

上元观灯,皇帝一般会邀请大臣及其父母高堂入宫,赐耆老宴,太祖时期上元节会广邀各地耆老入宫,只是后来发现,旅途劳顿,来来往往的也不太方便,加上上元前后天寒地冻,若是路上染了风寒,偶有一命呜呼者,赴宴就成了赴鬼门关。

就将大规模的耆老宴改称了仅招呼在京耆老。

耆老,古先贤书礼记定六十高寿。

但礼记是哪一年的事?距离大明都两千多年了,那年代的人寿命跟大明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虽然说在明朝六十岁也算是高寿,但还没到‘百户中,耆老鲜少’的地步,加上大明人口基数大,南京城上一百多万号人,怎么凑也凑出万八千耆老了。

没办法,规模只能再控制一下,就将赴宴人群改为京官六十岁以上的父母高堂,这样一来,每年的耆老宴也就十几桌,百来号人,就完全可以招呼过来。

“亏得皇后了。”

听到马恩慧都安排好了一切,朱允炆这才放松下来,复又躺回榻上,宿醉实在是难受,不歇一会,他都怕自己猝死过去。

“陛下要不要用膳?”

“吃不下去,算了吧。”

知道这些琐事都已经安排妥当,朱允炆心里便是放松下来,脑子就转到了别的地方。

“召徐增寿入宫。”

徐增寿,徐辉祖的亲弟弟,中山王徐达二子。

朱允炆登基前,徐辉祖是中军府都督,徐增寿是右军府都督,兄弟俩几乎操持了大明一半的军权,可见徐家在洪武皇帝眼中的分量。

朱允炆革制五军府,徐增寿改领了闽浙水师,算是大明的海军总司令。

到底还是闲不下来啊。

这年代没有音视屏、没有电话,很多事交代下去,地方办没办,上不上心,皇帝真的很难抓的紧牢,加上朱允炆又老是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很多已经交代下去的事,朱允炆都会记下来,几乎每隔几天就要问一下。

在勤政这方面,朱允炆绝不逊色太祖皇帝,他只是不喜欢天天上朝罢了,都是假大空的事,一个月一回倒是正好,有什么事抓紧处理落实,等交代完基本上两三个时辰就过去了,饿的前胸贴后背的百官就没有力气在说废话。

徐增寿进宫的时候也是一身酒气,可见昨晚喝的不少,但整个人的状态要比朱允炆好的太多,准确来说,五军府的这群武勋,每天下了值基本就剩下喝酒了,不然也没个正事干不是。

自打朱棣入了南京,打仗的事,都是皇帝跟朱棣两个人商量,他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