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四十一章 弘农杨氏(2 / 3)

学院计划占地四万平方米,保守估计完全建成后,可以容纳两千到三千名学生。

不过这样浩大的工程不会一次性就做完,而是分成好几期来逐渐完成。

况且,太学院刚开始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完全没必要一上来就整的那么高大上,显得太过铺张浪费。

学院的平面设计图纸全都来自将作监的匠人,而这些人的个人经验和技能如今都有专门的执笔小吏进行记录和整理,最后编制成册,成为教授下一代的课本。

煌煌中华五千年,不知道有多少的创造发明遗失在了历史的角落,陆彦也想把它们和文学知识一样,好好的传承下去。

不仅是太学院马上就要动工了,曹操治下的各州郡县,都会以官方的名义建立书院,即便是刚刚吞并的徐州也不例外。

书院从稚童启蒙开始,一直教到四书五经为止,而后学生们便可选择是否进行考试来进入太学。

由于数学和工科还太过新颖,而且在目前绝大部分人眼中显得有些“不务正业”,因此这两科并没在地方书院开设课程,只在太学中教授。

数学和工科将作为太学多样化的课程来设立。不管是百姓还是士族官宦子弟,要想进入太学院的数学和工科,只需通过基础的学识考试,以及相关类型的专业考试就行,就跟现代的体考、艺考类似。

至于太学中的军事、政治,则只会在太学院的学生中通过严苛的考核筛选后录取。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要想学习先进的军事理论知识,那就必须得保证学生的根正苗红。

政治方面也一样,都是国之大器,务必保证不要出现叛徒。

军事,保家卫国,开疆拓土;政治,稳定天下,治国兴邦。

兵法谋略还好,寒门人士也多有学成者,比如郭嘉、戏志才、魏延等人。

但政治、行政这方面治国兴邦的学问,则历来都是被世家所垄断的。

常言打天下易,守江山难,为何世家不怕改朝换代?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大量治国安邦的知识和人才,可以快速帮助新的帝皇治理稳定和治理天下。他们知道哪些所谓的皇权离不开他们,所以他们无所畏惧。

弘农杨氏,千年豪门,便就是这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杨彪、杨修就是弘农杨氏之后,来自于一个真正传奇的家族。

弘农杨氏祖上是西汉丞相杨敞,这人还是司马迁的女婿。

其玄孙杨震官太尉号称“关西孔子”。不光如此,杨震的儿子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