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百零八章 青年(2 / 5)

本来民国头两年,国内出版业迎来了一个爆炸般的发展期,但袁世凯立马发觉“人言可畏”,迅速打压。

辛亥之后,全国约有500家日报社,包括北京50家、上海15家、汉口6家。然而在袁世凯的帝制运动期间,北京报社的数量锐减至20家左右,上海减到5家,汉口则只剩下2家。报纸发行量也出现了下降。

《青年杂志》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由群益书社进行刊印发行,每月一本,每期支出成本大概200元,最初发行量1000份。

胡敦复对陈仲甫改造青年思想这一点很认同:“学校的吸纳能力有限,更不可能教授所有知识,有一些积极的读物作为补充再好不过。”

陈仲甫说:“是的,我立誓二十年不谈政治,集中精力做文化方面的宣传。”

此后胡适就是因为仲甫先生“二十年不谈政治”这一观点,才决定回国发展,投入新文化的浪潮。

不过嘛,他们两人“二十年不谈政治”是不可能的。

《青年杂志》反抗帝制的尖锐评论随处可见,尤其是在“通信”“国外大事记”“国内大事记”三个栏目中。

就是这个原因,洪宪帝制时期被迫停办了差不多半年之久。

陈仲甫接着向李谕约稿:“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科学这一面最有代表性的必然是先生,如若可以,希望能为我的《青年杂志》写篇稿件。”

李谕果断道:“没有问题,本人一直致力于推广科学,先生的理念我十分赞同。”

陈仲甫高兴道:“太好了!要是有您的稿件,我就得提前嘱咐群益书社把这一期多印几百册。”

李谕笑道:“另外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

陈仲甫道:“先生请讲。”

李谕翻开杂志,“以后能不能全部改用白话文?”

“全部?”陈仲甫问。

“我大体看了看,阁下对封建礼教极为不满,思想非常新,文言文一直垄断文体,白话文则不入流,”李谕顿了顿说,“但白话文易于传播,更便于翻译,好处不要太多。”

陈仲甫点点头:“我同意是同意,就怕找不到足够好的白话文章,反而为别人所攻讦。”

金邦正说:“有什么好怕的,《科学杂志》全用白话文,也使用新式标点,照样发行越来越好。”

陈仲甫说:“不一样的,你们是纯科学杂志,别人说不出什么;如果是文科文章,不仅要有内容,也要保证文采,否则一些穷酸文人必然会挑出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