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百二十九章。要过年了。(1 / 7)

喋血上海滩 步枪子弹 6680 字 2023-03-05

12月21日,蒋委员长主持召开的南岳会议结束不久,一架飞机诡秘地从昆明飞抵河内,南京政府第二号人物汪精卫走下飞机,与他同行的还有陶希圣、周佛海等人。

汪精卫此行目的何在?是否得到了委员长的密令,在演一战一和的双簧?社会上议论纷纷,各种猜测充斥街头巷尾。“什么?汪兆铭出逃了?好个无廉耻之徒!”

此刻,委员长正在南昌,忽然接到云南省省长龙云来电,询问他是否预先知道汪精卫出走的事情。接到电报后,委员长心中猛然一惊,当即长复电否认,坚称目前绝无与日本谈判和平的余地。

12月22日,日本发表近卫第三次对华声明,“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华夏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与汪精卫出走遥相呼应。

12月24日,蒋委员长从南昌飞回重庆,部署辟谣。当晚,他请端纳通知英美驻华大使,声明汪精卫绝对无权与任何人谈判和平。还说,华夏不但没有想到与日本谈和,并且正在准备做大规模的抵抗。

12月29日,汪精卫的意图终于明朗了。汪精卫在香港的《南华日报》发表对日通和的“艳电”,向委员长建议与日本罢战言和,携手防共。汪精卫,这个名字让所有华夏人鄙视,他在抗战最危难的关头,不顾民族大义,以国家副总裁的身份投靠日本人,为日本人办事,成了人人唾弃的汉奸。

但是,汪精卫又让人觉得矛盾,他年轻时也有过革命精神,曾策划刺杀清末摄政王载沣,被捕后写出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但侥幸逃脱后却变得害怕赴死,懦弱自卑、妥协的性格逐渐占据了心智。汪精卫在与委员长的争权夺利中,一直处于下风、被动位置,这与他个人性格不无关系。汪精卫早年留学日本,是一个严重的“唯武器论”的人,他看到了日本的强大,所以“九一八”事变后,非常恐日。

汪精卫怕打仗,怕死,所以极力促进所谓的“与日本和解”。1935年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派人暗杀他,子弹射中了他脊椎后,汪精卫就更加怕死了、畏惧了。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汪精卫更加是惶惶不可终日,一度煽动孔祥熙在日本人提出的停战条件上签字,甚至仗打了一年之后,他还对着媒体说“未关闭停战之门”。

1938年12月18日,在身边亲日派的怂恿下,终于走上了叛逃之路。1939年元旦,委员长主持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临时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